江苏教育电视台:青年坐标——刘伯敏
【画外音】刘伯敏是一个来自甘肃大山里的农家孩子,三次高考才上了大学。进入大学之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通过不懈的努力,短短三年时间,他开办了两家公司。1990年出生的刘伯敏,现在是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开学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由于敢闯敢拼敢干,来到大学的短短三年时间,他在兼顾学业的同时,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和一家网络科技公司。
【刘伯敏】我现在最重要最看好的一个项目就是线上与线下的大学生生活服务平台。首先做两块事情,第一个是休闲食品。大学生比较时尚,对休闲食品非常热衷,大学生比较时尚,对电子产品是比较热衷的,所以我们针对这两块产品,把它搬到手机客户端上,学生可以在手机上下单,我们可以把东西送到宿舍。其实去年我有四五家竞争对手,现在我们学校只剩我一家了。
【画外音】刘伯敏来自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当地十年九旱,经济极其落后。为了走出贫困的大山,刘伯敏复读两年,参加了三次高考,终于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而必须考上大学的信念,来自于刘伯敏高二暑假时艰辛的打工经历。
【刘伯敏】很高的楼上,我们绑着安全带,在上面做电焊,内蒙古的太阳,你不知道,从早上6点起来,它就特别大,特别圆,而且特别晒。我就天天盼望下雨,但是盼望下雨,又希望不要下雨,因为下雨不能工作,没有钱。回来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一个大学,走出我们这个大山。
【画外音】2010年夏天,刘伯敏被南京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录取。初来南京,当看到远不同于家乡的繁华都市以及时髦光鲜的人们时,刘伯敏的心被狠狠刺痛了。
【刘伯敏】当我看到这边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想起)我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要改变我的父母,让我的父母过上好的生活,这是我最原始的想法。
【画外音】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刘伯敏竭尽所能地勤工俭学,一次偶然,他发现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
【刘伯敏】当时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我看广告上写着30万20万,哇,我一下子很兴奋,但是我没有管,我就去吃饭了,但是我越吃越想,这30万20万干嘛的。
【画外音】带着脑海里的关键词,刘伯敏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了一家企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的奖金分别是30万、20万和10万。内容是帮某饮料设计营销方案,然后实战一年,比拼销售数量。刘伯敏毫不犹豫地组团参加。
【刘伯敏】当时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我跟苏宁电器谈,那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找到苏宁总部去,人家还不开门。三磨合两磨合,最后开了门之后,跟一个主任去交流,连续跑了一周时间,他被我这个行为感动了,最后他还给我赞助幕布,舞台赞助音响,当时在苏宁门口摆了摊,当时场面也很好。
【画外音】一年时间,刘伯敏的团队总共销售出1368箱饮料,最终获得全国亚军,赢得20万元奖金。2012年春节,他腰包鼓鼓地返乡了。
【刘伯敏】我母亲其实很开心,但她说,你买这么多东西浪费钱,骂我,但我内心很开心,而且我当时还给家里买了一点家具,那次过年,花的全是我挣的钱。
【画外音】2012年,刘伯敏用之前参赛的奖金注册了他的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通过不断努力,如今刘伯敏和可口可乐、中国电信等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往来。去年夏天起,刘伯敏开始向他认识的企业家拉赞助,希望每人捐款2000元帮助家乡甘肃的贫困儿童。在许多企业家慷慨解囊的同时,也有人在满口应允后反悔,理由是刘伯敏未能请媒体对其企业进行报道。
【刘伯敏】我说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商人喜欢一味地赚钱,他恨不得在床上去数钱就行了。但是企业家不一样,他会去想社会问题,会想去帮助别人。所以我现在也意识到你不能是为了赚钱去创业,那你就不要上这个大学了,不要去创业了,你直接去找个地方赚钱就是了。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德静】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目的还不完全是培养几个小老板这一类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培养大学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
【画外音】连续两年暑假,刘伯敏自费组建支教团队,带着身边企业家的资金和爱心奔赴甘肃大山里的贫困山村,给孩子们送去帮助和希望。刘伯敏说,他希望澳门美高梅金殿的孩子和他一样走出大山,但走出大山不是终点,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还将回归大山。
【刘伯敏】(甘肃)定西市马铃薯之乡,虽然誉为“马铃薯之乡”,但是那边劳动密集型,在一个加上那边对我们马铃薯不是特别看重,他们价格压得很低,一两毛钱一斤,所以我们农民赚不到什么钱,我就在想,未来如果我有钱了,就在那边投资一个厂,专做马铃薯精加工,我把那边马铃薯直接做成现成的产品,输送到南方这些地方,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在我能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帮助家乡共同致富。
【画外音】有人感慨大学生创业难免会碰上冰冷的现实。碰壁总是难免的,关键的是不放弃,在刘伯敏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坚持,他不是屈从于现实,而是在努力改变现实。我们的大学正是应该多培养这些敢担当、会思考的青年。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星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