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光明日报》第6版以《让技能和需求“无缝对接”》为题报道澳门美高梅金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用实例生动展现了澳门美高梅金殿在课程体系改革、校企深度融合以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做法和成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让技能和需求“无缝对接”
——南京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纪实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对高校改革发展提出要求,地方高校应如何定位才能有所作为?
南京工程学院自升格为本科后就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通过革新课程体系和建构实践平台实现了从高等工程专科院校到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嬗变,在服务地方中焕发生机。
打破壁垒,瞄准行业调整课程
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既具职业能力,又具学术能力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南京工程学院与中机联、中电联等11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组建了教育指导委员会,瞄准行业对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学院打破了各学科间的壁垒,推行大电力、大机械交叉协同的学科群建设,确立“智能电网新型电气装备与技术”培养方向,又整合机械、材料等学科,确立“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培养方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不仅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还构建了以“统筹规划、贯穿全程、项目载体、交替互补”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学院还采用专家领衔、导师负责、团队培养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校外导师则从技术方面给予指导。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孙玉坤说:“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生产领域,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和社会。”
工学一体,对接企业搭建育人平台
走进学院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就好像走进了一间真正的机器工厂,环境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等一应俱全。在机械实验室里,学生正在对研发出的产品做冲击试验,测试产品可以承受多大的冲击力度。“课堂就像一个真实的车间,让我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技术掌握得更快更好了。”学生楚成彪说。
这是学院“工程实践”的一个缩影。在该校,课堂是车间,老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作业是产品,课堂则是以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为教学现场。
目前,学院已与法国施耐德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建成了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这不仅最大程度还原了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还提供了比企业更优越的实验环境。”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骏马钢帘线有限公司实习的陶学伟对此深有体会。
立足社会,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从今年10月开始,南京工程学院2012级机械专业研究生黄铭森就开始同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研究、试验各式新研制的采棉机。“若推广我们的采棉技术,棉花收获成本将下降70%以上,不仅能缓解采棉‘用工荒’,还能促进我国的棉花产业发展。”黄铭森说。
像黄铭森这样动手能力强、科研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南京工程学院还有很多,与他同届的33名研究生目前已申请专利42项。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电力系统网络通信分析诊断等领域发挥了作用。电器工程专业研究生许家浩的毕业论文是澳门美高梅金殿“输电线路覆冰建模及预测方法”的研究。许家浩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覆冰量,这一研究成果已在浙江省临安供电公司得以运用,产生了巨大效益。
“教育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实现学生技能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学生的能力大幅提高,出了校门就能胜任工作。”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建华说。(本报记者郑晋鸣本报通讯员金静)(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星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