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再现抗战岁月,《春天的故事》描绘改革开放
南工程老师用音乐教思政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悠扬婉转的歌声在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楼里响起。
这不是歌咏比赛,也不是演唱会,而是一堂普通的思政课;演唱者曹成不是明星大腕,而是一名普通的思政课教师。用歌曲描绘历史,是曹成在《中国近现代史》课上的创意,这一新奇的做法让传统思政课变成了招牌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粉丝。
一曲唱罢,曹老师的问题来了: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再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呢?“大家好好想一想,歌曲里有红军,有送别,而且是十送……”曹老师不断启发,“十送红军!”知道的同学们大声叫了出来。
“历史课讲得太直白,学生没兴趣;讲得太随意,学生没思考。”曹成告诉记者,近现代史是老生常谈的课,也是常讲常新的课,怎样提升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澳门美高梅金殿的思考,喜欢唱歌的她想到了用歌声讲述历史这个点子,她会适时结合历史事件,在课堂上高歌一曲。
她用《七子之歌》讲述失土之殇,用《沂蒙山小调》再现抗战岁月,用《春天的故事》描绘改革开放……整个课程上下来,她在课堂上唱的歌曲多达30首左右。
“十送红军”的课上,曹成还会讲述很多红军战士告别家乡和亲人,血染沙场的故事,“这首歌的原型叫陈发姑,1934年,她送新婚丈夫走上长征路,尽管丈夫再也没有回来,然而直到生命尽头,她也没有放弃等待。”伴随着动情的音乐,很多学生眼眶湿润,课后久久不愿离去。
“历史像一面镜子。”曹成说,历史课除了讲解宏大的主题,还要讲述历史事件中的普通人和事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让学生成为明事理、知人情的人。
不仅自己唱,她还带动班级进行红歌PK。“当曹老师告诉大家,要举行红歌赛,每个班选择一首歌曲,并且跟大家分享歌曲的创作背景时,教室里瞬间沸腾了,大家都跃跃欲试。” 输配电工程专业151班的白广耀回忆,“从选歌、练习,到比赛,大家都很认真。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开拓了视野,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
曹成的课还吸引了很多青年教师来“偷师学艺”。人文学院青年教师岳颂华刚接手教学的时候,一时没有思路和方向,听说曹老师课讲得特别好,于是去旁听,不听不要紧,一听就收不住,整整听了一个学期。
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推出“人生导师”制度,即学生在校期间要寻找一位老师做人生导师。老师通常带3个学生,可是曹成却带了12个。“严重‘超载’,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因为‘落选’而倍感遗憾。”该院学工办蒋伟介绍。
曹成给自己带的女生团队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小茉莉,她希望这12个女孩子像茉莉花一样芬芳迷人,学生们搞活动都会争先恐后地邀请曹老师参加和指导,而曹成也欣然接受,帮助同学们彩排、演练。
“思政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曹成说,“如果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能明白了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本报记者 谈洁
本报通讯员 张文莉 胡民 安雪
新闻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6-04/22/content_191295.htm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星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