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明生日,可是老师忘记带钱给小明买生日蛋糕了,所以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电子蛋糕吧……蛋糕有底座,我们拿纸杯当底座;蛋糕有奶油,我们用毛巾当奶油;然后用这个——这个叫发光二极管,用它当蜡烛……”边说边做,不一会儿,一个会唱生日歌、亮着“蜡烛”的电子蛋糕就在小朋友面前诞生了。
做蛋糕的小伙子叫黄木水,是大学毕业才两年的90后。与同龄人毕业后四处找工作不同,他选择自主创业,更与众不同的是,他创办的是一家公益企业。
作为理科生,小黄大学时代就常和同学到社区作科普公益服务,而孩子们对科普的热衷让他惊讶。市场上不乏商业机构的科普课程,学费动辄上万,普通家庭承受不起,黄木水的心中就种下了“公益科普”的种子。大三时,黄木水带领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他们的公益科普项目获得全国铜奖,这让他毕业时下决心自主创业。
在南京市江宁区市民中心的“江宁青少年创客实验室”,黄木水用电子蛋糕给不下两百个小朋友过了生日。2015年底,在江宁区团委的指导下,黄木水的团队创立了南京韩博士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中心、卓越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中心、江宁青少年创客实验室,黄木水获得了一个新头衔“孩子王”。
说到“韩博士”,这与黄木水的团队采用的“韩博士三步成才法”有关。韩博士叫韩冰,是南京市“321计划”首批领军型科技人才,也是中国少儿教育“三步成才法”的创始人。在黄木水的创客基地,“三步成才法”得到具体落实。一进门便能见到科普体验区,3D打印机、磁悬浮地球,排爆机器人、力学过山车等等,别说小孩,连大人都被吸引得挪不开脚。
主体实验区分三个空间,对应“三步成才”的三个实验室。“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激发孩子们的创新兴趣,给他们打下科学知识的基础;然后孩子们在“小小工程师”实验室动手组装、编程;最终在“韩博士机器人实验室”,进行无人机创新设计、3D 打印机创新设计、排爆机器人设计,达到高级应用水平……
“孩子王”是如何炼成的?刚开始,找客户是个大难题。小黄只能翻找全南京幼儿园和小学的电话,一家家打电话,往往没等他说完,对方就把电话挂了。他只能一家家上门拜访,往往被保安挡在门外。一次,在一家幼儿园门口,黄木水照例被保安拦下来,此时另一个人经过,保安对他说,“那是我们园长”,于是小黄走向园长,刚想开口,园长板起脸来对保安说,“推销广告的,直接打发走就是,啰嗦什么。”被拒绝了不知多少次的小黄非常伤心。
人不可能一辈子走背运,还是在这一年,转机出现了。迫于生存压力,小黄他们不得不摆摊卖些教具。也是在一个幼儿园门口,内行的园长看出了这些科普教具的知识含量,允许小黄进园试讲,小黄激动得磕磕巴巴,根本没把课程内容讲清楚。不过,他的创业项目已经在省内获得了一些奖项,50多岁的园长又看出这小伙子的诚意,允许他在园内试讲一年,看看效果如何。黄木水每次课前都精心备课,终于俘获了小朋友们的心,园长于是决定购买他们的“三步成才教学法”。
这又给了黄木水澳门美高梅金殿的机会。一次他与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聊天,一位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家长告诉他,南京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包括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服务。黄木水开了窍,“依靠政府的力量,既可以让公司生存下去,又可以将科普公益推广到澳门美高梅金殿的人群中去。”
两年来,黄木水跑遍了45个社区、57所小学和幼儿园,承接了南京市6个区内各级政府13个购买服务项目,策划了近千场公益课,服务的孩子超过5万人次,还在陵里、骆村、睦邻中心与社区共建科普公益服务点,将科普办到市民家门口。
别看小黄的公司小,他的梦想却很大。创业之初,他便和小伙伴们提出一个项目——“科教公益中国行暨少儿科教全国知识青年公益创业扶助计划”。这长长的名字包含三重含义,小黄说,“我要圆万千知识青年的创业梦;圆百万大学生的公益梦;圆亿万少年儿童的科技创新梦。”
做公益时不我待,不一定要等到有钱后才做。小黄说,他希望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启发大学生们,同时实现公益梦和创业梦。如今已经有人和他一起“做梦”了——来自安徽马鞍山和广西南宁的创业小组,已经加盟黄木水的项目。
说起这个项目,黄木水眼睛里放着光。既然是“公益中国行”,那就要走出去。小黄带着创业团队先后到江苏徐州、甘肃陇西、四川凉山等地进行公益科普服务,路费都是在“点赞网”、“追梦筹”等众筹网上筹来的。
在西部,孩子们看到他拿出从未见过的科普教具,听他讲述有趣的科普原理时,露出惊讶的表情,这让小黄想起自己的童年。他出生在福建西部的贫困乡村,小时候从没接触过科普教育,也从没见到过科普器材。西部孩子对科普的陌生与好奇,让小黄下决心把科普公益做大做强。
怎么做大做强?
去年,黄木水被南京市团委组织的公益人才培训营慧眼相中,在为期一年的学习、考察中,在与其他“公益大咖”的交流中,小黄对公益的思考在逐步深入。如何平衡商业与公益的关系?小黄说他以前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公益与赢利不可得兼,后来,他发现做公益有很多种方式,有的方式与赢利并不冲突。他的公司一直以低利润运行,他与创始团队的几个人,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合租在江宁的一间公寓里。他说,公司赚的钱基本用于提升课件的等级水平、丰富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
“孩子王”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央视《走遍中国·少儿科教大王》对黄木水做了专访,节目中,他的一句话格外引人注目——“让科学在孩子中流行起来”。
这个事业说起来轻松俏皮,做起来却是任重道远。新华日报记者 徐 宁
相关链接:http://xhrb.jschina.com.cn/mp2/html/2016-07/14/content_1440349.htm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星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