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煤气罐、液化气罐等移动式压力容器如果没有及时更换,可以说是“移动的炸弹”。过去,这类移动式压力容器难以追踪,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今这类移动式压力容器将有自己的ID,无论在哪都可以实时追踪。
6月28日—29日,在江苏省机械工程协会、新加坡计算机学会和南京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江苏科技论坛智能制造第三届分论坛暨第十一届机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南京工程学院与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移动式压力容器信息采集与追溯系统”。记者获悉,目前项目已完成研发工作,进入测试阶段。
南京工程学院智能制造装备研究院院长王保升介绍,这套追溯系统包括制造车间端、发货端、加气(液)站端、配送员端等多个模块。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采用机器学习自动获取容器罐体的编号,解决了因图像残缺造成的编码误识别难题;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或射频技术获取阀门的编号,实现压力容器的自动建档,避免了人工建档的繁琐和误操作。“在大量煤气罐装到充气站加气的时候,过去我们人工无法去很好地识别,利用这个追溯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压力容器的冲气(液)信息、配送人员、用户地点以及压力容器状态信息等,并传输到云端存储,可实现压力容器的追溯和危险预警等功能,对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事故的避免与分析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当天,来自江苏省内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教授与科技工作者集聚一堂,共同对机械工程领域智能制造、机电技术的发展进行研讨和展望。
论坛上,美国工程院院士史建军、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马永胜教授和美国西弗尼亚大学裘松刚教授应邀先后作了主题为“机器学习促进智能制造系统的质量改进”、“复杂能源生产系统中基于特征的信息物理建模”、以及“发动机交流换热器中振荡流量的研究”的主旨报告。
29号全天的分组报告围绕电子设计、清洁能源、能源系统、控制系统、制造工程等五个主题在6个讨论组内进行。两天的会议始终以“会、展、商、赛”形式贯穿全过程,期间还颁发了省机械工程科技成就奖,引领和激励着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攀登科技高峰;颁发了科技服务站牌匾,促进了科技工作者履行服务企业的义务;颁发了“省机械工程学会首届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激发了青年会员积极投入创业创新的热情;期间举行的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加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