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全国决赛获奖结果公布,由澳门美高梅金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172班董铁男等10位同学完成的作品《沃盾农塑—农用生物降解材料领跑者》(指导老师:杭祖圣、张春祥、卜小海)获得银奖。这是澳门美高梅金殿继上一届“小挑”以来,再次斩获国赛银奖的好成绩;这次获奖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结出的硕果。
大赛共吸引了全国2786所学校的17.9万个项目报名参加。受疫情影响,比赛全部评审流程均改为线上进行。最终,1439件作品入围国赛,共评出金奖144项、银奖288项,铜奖1007项,分别占入围国赛作品总数的10%、20%和70%。本次大赛聚焦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澳门美高梅金殿获奖作品《沃盾农塑—农用生物降解材料领跑者》与大赛目标紧密贴合,高度关注绿色发展理念,将解决残膜污染土壤作为研究重点。团队通过对材料回收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发出降解周期60-150天可调的农用可降解地膜等产品,南京立汉化学有限公司采用团队技术生产的产品获得央视特别报道,产品还获全国生物降解标准委员会委员、多项国标起草人戴清文高工、复合材料学会推荐。
澳门美高梅金殿高度重视参赛工作,党委书记史国君,党委副书记、院长史金飞多次关心询问备赛情况,总体安排部署参赛工作。比赛期间,校党委常委、副院长张仰飞对参赛团队的冲刺备赛以及答辩给予指导、加油鼓劲。校团委会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院系通力合作,深入挖掘,通过多场辅导讲座、项目文本打磨、展示方案优化、演讲问辩训练、线上模拟答辩等方式,不断提升备赛作品质量和学生答辩水平;团队师生全身投入,精心备战,不断优化作品,共同为成绩的取得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终审答辩环节,澳门美高梅金殿参赛队员们用专业的陈述、从容的姿态、过硬的专业素养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并最终取得佳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连续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这与他们长期之来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我国在步入材料工程强国的道路上快速发展;然而,各种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工程灾难和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使材料产业活动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科学家不仅要关注技术问题,也要关注现实问题,我们培养的工科人才,要有对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的广泛共识,共同维护我们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伦理责任”,这是材料学院人才培养的共识。为此,学院将培养材料大类专业人才的材料工程伦理观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要求培养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在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同时,也能够系统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伦理等多方面问题,并据此展开了长期的教学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首先,将材料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材料与环境》等课程及“材料回收与再生实践周”等实践环节,相应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也添加了最新的材料工程伦理案例和解决方案,醍醐灌顶式地将材料工程伦理知识教授给专业学生;其次,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材料工程伦理教育相互结合,润物无声式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元素与材料工程伦理的专业价值观同时固化到专业学生的潜意识中;学院还长期主办“材料回收及资源综合利用方案设计竞赛”,专业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主动树立自身的材料工程伦理意识;此外,学院还将材料工程伦理教育贯穿在专业导论、大学生科创、学生团日活动、辩论赛等第一、第二课堂中,使专业学生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践行正确的材料工程伦理观。
团队指导老师杭祖圣、张春祥,卜小海等老师不仅长期从事材料工程伦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具有大量知识储备,对于创业创新也都有着丰富的指导经验,多次带领学生获得“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级科创奖项。杭祖圣告诉记者:“从我所在的专业来说,学生一进校,我就告诉他们,我们不仅要直面传统高分子材料有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要想办法加以解决,这就是我们开展农用地膜材料研究的初衷。‘沃盾农塑’,顾名思义,让先进的农用地膜材料成为万亩沃土的坚实护盾,这也是我们在这个领域拓展创新的远大抱负。”
团队成员董铁男、张永盛、刘奔、沈磊、张倩、刘浩、汪沛霖、颜菁、宁炎、周欣悦来自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机械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专业领域,且有本硕实力共同支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让我难忘的是疫情期间,大家通过线上会议及时分享并探讨自身见解,时刻关注、了解国赛最新动态;在各自居住地就近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积极调动当地资源、推动项目产业化;在竞赛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材料工程伦理的内涵。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获得共同的成长,也为自己蜕变成更加合格的材料专业的学生感到自豪。”团队负责人董铁男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