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美高梅金殿

图片

《新华日报》刊发史国君书记署名文章:“三进三知” 夯实基层立德树人

日期:2019-04-23 来源:

4月23日,《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刊发澳门美高梅金殿党委书记史国君署名文章《“三进三知”夯实基层立德树人》。文章阐述了澳门美高梅金殿党员干部联系班级“三进三知”专题实践活动的鲜明特色,以及活动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生中间、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文章全文如下:

“三进三知”夯实基层立德树人

交汇点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工作必须夯实基层”。中共教育部党组日前发布了《澳门美高梅金殿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以促进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单位,工作重点放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京工程学院自2016年以来持续开展的党员干部联系班级“三进三知”专题实践活动获得了新动力。

自2016年11月开始,南京工程学院启动了党员干部联系班级“三进三知”专题实践活动,通过每年安排党员干部深入到新生班级担任第二班主任,以进课堂、进宿舍、进食堂,知思想、知学习、知生活的方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大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三知强顶层设计,推进组织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经常性等特点,努力建构覆盖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等多范畴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优化顶层设计,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和持续推进,提高育人实效。“三进三知”活动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予以具体执行,党员干部与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网格化组织协同工作方式。学校设计出台了实施意见、实施方案、评价考核、激励督导等系列制度规范加以保障,明晰第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避免协同中的碎片化与相互推诿;要求建立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时汇总分析、研究落实;强调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与时俱进,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生活服务”七个方面下功夫;突出量化督导,党员干部要做到“一场见面会、一场主题班会、一日随堂听课、一次团日活动、一次专题讲座”等“七个一”具体要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落地。

三进三知强主渠道作用,深化引领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价值引领作用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南京工程学院聚焦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党员干部,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示范联系新生班级,担任班级的第二班主任,在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宿舍的基础上,坚持每学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主题党课和团课、开学第一课的形式给大学生们上课。同时选拔一批党员干部、优秀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结合自己岗位优势与专业优势,以思想工作坊、明德励学实验班、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从而使思政理论课的“独唱”变成了“合唱”,实现了思政课教育主体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式的创新,提升了思政理论课主渠道的实践性与引领力。

三进三知强协同聚力,优化服务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三全育人”本质上是各领域各条线各岗位聚集力量协同育人的过程。在“三进三知”活动中,联系新生班级的党员干部来自于管理、教学、科研、思政等不同部门,从而以部门协同方式实现了思政工作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成了一个能在工作上契合、资源上整合、力量上联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共同体。作为第二班主任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成了学生思想动态的知情人、学生生活困难的关心者、学生矛盾纠纷的调解者、学生欢乐喜悦的分享者,在服务关爱中成了学生人生发展的引领者,实现了学生思想需求侧与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动态调整与均衡,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满意度。

“三进三知”强师生一体化,提升亲和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一种“你说我听”“你讲我做”说教模式,亲和力不足,针对性不强,育人效果不佳。因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亲和力首先是指教育者的亲和力,它来自于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理解和支持,来自于教育者为人为学的表率,体现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感召力,教育者成为学生喜爱的人。其次是指教育载体的亲和力,教育载体一方面要把握好培养“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另一方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能力发展,尤其是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调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入等方面,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

相关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4/23/c623307.html